第一百八十九章 匠人蒯明思
李敏想明白过来,看着态度诚恳地顾正臣放声大笑。
顾正臣见李敏尚书如此,也放松下来。
后世史料对李敏地记录很少,只有寥寥几笔:理学地忠实拥护者,为人清廉奉公,任上颇有建树。这些并不重要,重要地是此人是整个洪武朝中,任职工部尚书时间最长地一人。
长达五年!
五年,看似不长,但关于洪武朝走马观花地尚书们来,这个任期着实不短了。而洪武六年只是李敏入主工部地第一个年头,未来还有四年是他主管大明所有工程。
一个爽朗地人,不会太计较细节,开个无伤大雅地玩笑并非不可。
李敏笑过之后,起身从桌案后走了出来:“你能将这些图纸奉送,我们很高兴。听你在句容打造了三大院,准备以工兴盛句容。顾知县,此刻非是灾荒年份,这种以工代赈地方式,县衙又能支撑多久?”
“以工代赈?”
顾正臣愣了下。
莫非在他们地眼中,聚拢人口做工,是县衙以工代赈?
以工代赈,指地是灾荒年景里,为防止灾民流窜各地,选择找点“活计”做,比如疏浚河道,干活就有饭吃,有粥喝,既救了灾,又做事。
顾正臣不明白,这些大佬怎么会将做工与以工代赈联系在一起地,解释道:“李尚书,诸位,句容三大院,非是县衙在以工代赈,而是一条产业康之路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