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0 大年初一迎喜神
我记事起,都是青荷大爷和三凤叔带队,后边是刚结婚的下一辈人和一群小辈儿,也有抱着孩子的,玉哥、旗哥、军哥、学哥、军哥、增哥、增民哥,后边是我、国、国。东院年青人齐上阵,一相跟着都喊上。
到前老坟,到东院老坟,依给人烧纸供香,洒汤炮。后由长的大爷叔叔给我们依讲一讲人的坟墓,告诫我们不要忘了祖。
过了几年之后,大爷爷这一辈过后,村里不初一起这么早上坟了。
说原来是当年新丧的头一天早早去上坟,逐渐村里开始都到三十下午去上坟了。有搬到武等地的村里出去的人家,也赶在三十下午上坟自己家,所以全村陆陆续续都到三十了,不等到初一大早起去了。
大爷爷他们这一辈儿后,规矩也稍了一下,照顾了外出外迁的亲戚。全部在正月初一头天的下午,时间也宽松些。
磕头到家里来,大队广播已经开始,告诉村民们,年的喜神在么方,全部到哪个场中。
这时候初一天己经发亮,到了初一早起大节目“迎喜神”了。
年会布一个方,全村个队的场儿河沟,轮为动地儿。
这一年正好轮到下河沟。于是各家各户手持半升的,装好上供的,一手还牵着自家牲口,带着几把鞭炮。
等到了喜神方,全村人把圈子围起来,牲口依把僵绳牲口脖子上,然后驱赶到圈子里。
村子里的大鼓也拉了过来,一群好事开始擂鼓拍锵锵。一时间,锣鼓喧天,鞭炮齐鸣,许多人把鞭炮投到圈子里牲口的脚下,看着驴呀骡子的又跑又跳,热闹非凡。
迎喜神的习俗一传承了多年,终随着村里农耕的变化,机用的多了,牲口也养的少了,到留下彩一家人养牲口时,“迎喜神”的习俗也终于停了,埋没在历史长河中了。。
到彩家牲口也卖出后,无人记起,曾经在苇泉村,大年初一的早上,有个“迎喜神”的习俗。
热闹的大年初一呀……